2015.12.12 重庆晨报
7个超大城市
重庆城市认同度最高
《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显示,重庆在户籍改革上取得的进展对提高认同感有很大贡献。
2015年《社会心态蓝皮书》于10日出炉,其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与凯迪网络共同发布的《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显示,7个超大城市中,重庆整体认同度最高,上海地域认同度最高、人才吸引力最强,而北京认同度相比较低。
此次调查选取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7个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通过在线调查,收到有效问卷22991份。课题组在初测数据基础上,确定了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地位认同、地域认同4个因子。
课题组发现,城市认同感高低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比如,用博物馆个数、互联网普及率、公众图书馆数量等衡量城市文化,用收入水平、城市失业率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反映社会地位,北京的文化、地位、身份相关指数排名均在第一,但北京市民的城市认同度却相比较低。
报告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城镇化“重物轻人”的错位,城市的硬件实力未完全投射到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上,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应偏重客观经济指标,而更应考虑居民对城市的认同度和生活的幸福感。
报告还指出,户籍制度的限制阻碍了外来人口融入城市,重庆近年来在户籍改革上取得不小进展,一定程度降低农民工进城门槛,对提高城市认同感有很大贡献,因此建议加快户籍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同时进一步明确专业技术人员的户籍及相关优惠政策,改变“重物轻人”的模式。
博士生就业落差大城市认同感最低
蓝皮书课题组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深圳、重庆7个特大城市进行了调查,在进行不同学历水平群体的城市认同感比较时,课题组把学历水平分成了五个层次:中学及以下、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析发现,不同学历水平的群体之间的城市认同感存在显著差异。拥有博士学历的被调查者在城市认同感上显著低于其他学历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学历的提高并不必然能带来认同感的提高。由于对教育的投入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应的回报,而高学历的群体容易高估自己短时期内应该得到的资本,一旦现实无法满足其理想,就容易出现所谓的期望落差。城市间的竞争往往是人才上的竞争。只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待遇,免除其后顾之忧,才能提高他们的城市认同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城市做出自身的贡献。
整体认同度:重庆最高
重庆市民城市认同度位列七大城市之首,北京、深圳和武汉的认同度相比较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地域认同度:重庆第二
地域认同是某一地理位置或空间区域的形象、文化等各方面给人们带来的综合心理感知及归属感,体现某地对个人的吸引力,与人才流失存在显著相关性。
文化认同度:重庆居首
文化认同是指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确认,课题组用居民对城市本地语言、特色节日及历史认同来测量。
身份认同度:重庆居首
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所属群体的共同性和与其他群体的差异性的认知,课题组主要通过人们对市民身份的认同、对生活方式的偏好及定居意愿来测量。
地位认同度:重庆第三
地位认同是指对社会经济地位身份的认同,是对“我的社会经济地位归属于哪一个阶层”的回答,课题组主要通过居民对自身社会地位的感知、对从事职业的满意度等方面来测量。
2015.12.12 重庆日报
以个人身份参加二〇一六年
城镇职工医保缴费标准出台
市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2016年缴费标准出炉了!12月11日,记者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近日,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发布《关于2016年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缴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规定,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一档全年缴费2132.4元,二档全年缴费4691.28元。
灵活就业、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人员、失业人员和无单位退休人员等人群,每年缴纳一定参保费后,便能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享受刷卡看病、医疗费报销等待遇。每年具体应缴多少钱,计算基数与前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即社平工资)挂钩。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研究决定,2016年度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一次性趸交的缴费基数及个人账户资金划入基数,执行2014年度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市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度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6852元,它的75%即42639元作为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按年度缴费的缴费基数及个人账户资金划入基数,即一档全年缴费2132.4元,二档全年缴费4691.28元。由于社平工资上涨,和2015年缴费标准相比,2016年要分别多缴219.6元、482.88元。
2015.12.13 重庆晨报
智库重庆论坛在西政举行
以后将每月举办
昨天,智库重庆论坛第一期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成为首期演讲嘉宾,分别就“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重庆近年发展与“十三五”发展趋势进行了报告。
智库重庆论坛经重庆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批准,由市智库发展研究会、智库研究院自2015年12月起举办,以后每月举办一期。论坛以“规模适度、题材重大”为特色,突出针对性和时效性,侧重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以及宣传思想展现、社科理论界一个时期的重要话题而设定,除邀请知名专家主讲,还将邀请2至3名专家参与评论和讨论。
据了解,重庆智库是我国第一家以“智库”冠名的社团法人、重庆市第一家中国特色新型社会智库,以“决策显微镜、战略风向标”为理念,以公共政策为研究主轴,独立研发全国“十三五”规划等重大项目,理性建言官方重大决策,受权对政府重大决策进行第三方评估,创造了“十个全国第一”。
重庆智库创造的十个全国第一
1.第一家以智库冠名的新型社会智库(重庆智库成立于2013年8月)。
2.第一家先于重大事件“发声”与党的重要文献吻合的新型社会智库。
3.第一家吁请发挥智库功用且产生重大后续效应的新型社会智库。
4.第一家对长江经济带战略研究最快反应的新型社会智库。
5.第一家参与全国“十三五”规划的新型社会智库。
6.第一家决策建议专报直辖市市委、市政府的新型社会智库。
7.第一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门题词的新型社会智库。
8.第一家发起并参与第三方评估的新型社会智库。
9.第一家参与起草和修改国有企业改革等重要文件的新型社会智库。
10.第一家在国家级新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成就的新型社会智库。
公式昨日,西南政法大学,智库重庆论坛第一期开幕。
海外代购面临严打
更多人或选择出国购物
海外代购是近年来兴起的热门职业,不少留学生都把它作为兼职首选,但是海外代购也是问题不断,假货、疯抢等负面新闻屡屡曝光。近日有消息称,国家要严格控制海外代购。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未来严控海外代购的政策出台,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出国购物。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者境外奢侈品消费高达910亿美元,即78%的奢侈品消费都发生在境外。按现有汇率计算,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高达740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加了1000亿元。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公开表示:“针对海外代购更为严厉的监管政策,将于明年‘两会’后陆续出台。‘两会’前会有相应的准备工作。政府正在试点行业和品类(多为大众消费品),以进一步扩大刺激消费范围,降低进口关税、推进贸易自由化等,进一步刺激跨境电商发展。”
某资深相关人士表示,代购不仅让政府损失了税收收入,还损害了本地产业,引起奢侈品牌供应和定价机制的混乱,在一些情况下还会影响顾客的利益。
“未来监管部门提出的更严厉措施可能包括:要求收件人和寄件人都提供订单、支付、身份证等信息;通过邮政代购方式的邮件要归到电商范畴等。”该人士说。
市民王小姐做了3年海外代购,她表示,比起“小打小闹”的兼职代购,职业代购就很吓人了,交易金额动辄上百万,甚至千万,目前都是家底很厚的人在做,没上千万的资产根本别想做职业代购,因为前期投入太大,一般人根本负担不起。
王小姐告诉记者,按照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未来出国购物或许会更划算。“比如在美国购买一些时尚的电子产品或在澳洲购买一些母婴用品,算上机票价格和购物支出也比国内要便宜至少一成,而且还能享受淡季带来的清闲旅游。因此,随着海外代购严令即将抛出,更多人可能会选择出国购物。”
2015.12.13 重庆日报
我市举行第一期“智库重庆论坛”
12月12日,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指导,重庆市智库发展研究会、重庆智库研究院主办的“智库重庆论坛”(第一期)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该论坛今后将每月举办一次,围绕当前时期的重要话题进行主讲和讨论。
在昨天举行的第一期“智库重庆论坛”上,围绕“大国蓝图·重庆愿景”这一主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做了“‘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做了“重庆近年发展与‘十三五’发展趋势”的报告。
据悉,重庆智库研究院是我国第一家以“智库”冠名的社团法人机构,其以“决策显微镜、战略风向标”为理念,以公共政策为研究主轴,理性建言官方重大决策,并授权对政府重大决策进行第三方评估。
日前,经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批准,自今年12月起,重庆市智库发展研究会、重庆智库研究院将每月主办一期“智库重庆论坛”。论坛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宣传思想战线、社科理论界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话题设定,每次邀请知名专家主讲、评论和讨论,以社会智库更专业性、独立性的优势,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
2015.12.14 重庆日报
我市组建三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对创新创业来说,资金是一道绕不开的难题。12月13日,记者从市科委获悉,在日前召开的全市科技金融工作推进会上,由市政府组建的三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正式授牌,并现场签约27只创业投资基金,投资金额超过28亿元,将以此打造重庆的创业投资体系。
三大基金覆盖从创新创业到企业成长壮大全过程
据了解,我市从2007年开展科技保险试点,2008年设立10亿元科技创业风投引导基金。目前,市政府设立的科技创业风投引导基金已累计组建创投基金17只、规模近90亿元,累计投资科技型企业176家,促进19家企业通过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或通过OTC等途径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2500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性的科技金融服务。
“不过,目前我市还存在着创业投资总体规模偏小、创业投资机构缺乏,资金来源结构单一、社会资本热衷投资成熟期企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市科委主任李殿勋介绍,为此,我市制定了“1+4”科技金融政策措施,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创业投资的若干意见》,市科委会同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制定了三只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为我市科技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这三只基金分别是“创业种子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分别达10亿元,满足创新型企业从种子期、初创期到成长期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帮助创新创业人员和企业解除资金上的后顾之忧。
据介绍,“创业种子投资引导基金”将重点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载体中培育的创业团队和种子期创新型小微企业,最多可以获得20万元种子投资基金投资或30万元无息信用贷款;“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则重点关注初创期创新型小微企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则是针对成长期创新型中小企业。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基金规模将达300亿元
3只引导基金组建后,得到了各区县、高校、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积极响应。本次签约组建的种子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共27只,投资基金总规模28.68亿元。其中种子基金19只,基金总规模3.68亿元;天使投资基金5只,基金总规模17亿元;风险投资基金3只,基金总规模8亿元。
两江新区、合川区、高新区、渝北区、南岸区、涪陵区等17个区县,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3所高校,苏州清研资本管理公司等5只天使基金和3只风险投资基金进行了签约注资。
“这只是科技金融发展的第一步。”李殿勋表示,计划到2020年,我市要形成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基金规模300亿元、全社会创业投资规模1000亿元以上,培育以创业投资业务为主的创业投资机构100家以上。
三种投资方式帮助企业发展
这些基金如何助力创新企业发展?李殿勋介绍,这三只引导基金针对的企业不同,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如创业种子引导基金在与区县、园区、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后,主要是公益参股和免息信用贷款等方式,支持创业团队和种子期企业成立发展。种子投资基金公司参股单项投资额度原则上不超过20万元,5年内都不参与分红;无息信用贷款单项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3年内分期还款。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管理,部分投资收益向社会资本让利,以吸引国内外创业资本、人才和机构落地重庆支持初创企业发展。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则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成长期中小企业,运作方式更加市场化。
“我们已经看好了一家做旅游文创的公司,正在洽谈中,目前他们的融资需求为300万元。”此次签约成立的重庆星耀天使投资基金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主要投资旅游、文创行业的公司,只要是与之相关的创业期公司都可以与他们联系。除了进行天使投资外,他们还在南滨路开设了众创空间,为创业的小微企业提供平台。
2020年建100个金融服务平台
李殿勋表示,为更好地发挥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按照我市科技金融改革思路,重点将建设一个平台、三大体系,即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股权投资体系、科技债权融资体系、知识产权质押及收储体系建设。
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将构建全市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网络,打造全市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力争到2020年,建立覆盖全市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和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区县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工作站)达到100个以上,推动银行、担保、创投、保险、中介服务等机构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0000家以上。
同时,我市还鼓励融资担保公司围绕我市“千家小巨人”计划,以及众创空间工作开展,为需要支持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还将建立科技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和建立支持产权质押融资、评估、收储等机制,完善科技融资担保体系。
2015.12.15 重庆晨报
前11月我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6.3%
市统计局昨日发布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等1-11月宏观经济数据。其中,1-11月我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3%。
住宅投资占比超六成
统计数据显示: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27.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更是激增35.5%。
终端销售的增加,也带动了开发商的投资热情。1-11月,住宅投资总量超过2000亿元,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超过六成。
网上零售额增长四成
在双十一的带动下,重庆人的网购消费也在增长。1-11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年商品销售总额在500万元以上)法人企业的网上零售额超过150亿元,同比增幅近四成。这还不包括各类小型的、个体网店的销售额。
在网络销售和实体销售的共同带动下,全市1-11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831亿元,同比增长12.4%。
第二产业增长超两成
从年初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也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1-11月,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64.15亿元,同比增长17.3%。
第一、二、三产业,同比增长均超过10%,第二产业更是增长超过两成,第三产业增长15.6%。
在工业方面,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8%。在39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月,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5%,同比持平。
工业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5%,同比持平。
“6+1”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4.5%,电子制造业增长18.5%,装备制造业增长8.0%,化工医药行业增长10.4%,材料行业增长9.4%,消费品行业增长8.0%,能源工业增长7.7%。
消费
1-11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1.3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4%;
1-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540.34亿元,同比增长1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1.03亿元,增长12.5%;
1-11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网上零售额158.81亿元,同比增长39.1%。
房地产
1-11月,重庆房地产开发投资3358.13亿元,同比增长3.3%。
商品房销售面积4600.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27.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35.5%。
投资
1-11月,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64.15亿元,同比增长17.3%。
第一产业投资482.93亿元,同比增长10.0%;
第二产业投资4530.04亿元,增长21.6%;
第三产业投资8751.18亿元,增长15.6%。
2015.12.15 重庆日报
本土首款互联网消费贷上线
12月14日,记者从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马上金融)获悉,该公司与市人社局合作,推出一款针对市民消费的特色贷款产品——“麻辣贷”,主要为在重庆具有稳定、持续收入且拥有重庆社保的用户提供最高20万元的个人信用循环额度贷款。
据了解,“麻辣贷”是重庆本土首款线上、免面签的消费金融产品。市民申请“麻辣贷”,只需在“马上金融”手机APP上提交资料,无需抵押,后台系统便会自动进行审批,最多3分钟就可实现审批到账。
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社零总额实现同比增长
据市统计局1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实现同比增长。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
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10.8%(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与1至10月持平;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5%,同比持平。
分产品看,前11月,375种产品中有256种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铝材、手机、汽车产量增长较为明显。1至11月,全市铝材产量达到158.12万吨,同比增长28.7%;手机产量达到1.59亿台,同比增长64.6%;汽车产量达到275.17万辆,增长16.3%。
分行业看,1至11月,全市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前11月,“6+1”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5%,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化工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0.4%,材料行业增加值增长9.4%,消费品行业增加值增长8%,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7.7%。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3%
1至11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64.15亿元,同比增长17.3%,保持年初以来平稳增长的态势。
分产业看,1至11月,我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82.93亿元,同比增长1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530.04亿元,同比增长21.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751.18亿元,同比增长15.6%。
分区域看,城市发展新区投资增长最快,完成投资5415.81亿元,同比增长22.4%。
社零总额同比增长12.4%
1至11月份,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1.37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11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6.27亿元,同比增长13.1%。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至11月份,城镇消费品累计零售额达5540.34亿元,同比增长12.4%;乡村消费品累计零售额291.03亿元,增长12.5%。按消费类型分,1至11月份,商品零售累计达5019.88亿元,同比增长12.3%;餐饮累计收入811.49亿元,增长13.3%。
值得一提的是,1至11月份,我市电子商务实现快速发展。全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网上零售额158.81亿元,同比增长39.1%,比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增速高25.2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为4.8%,拉动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增长1.6个百分点。
2015.12.16 重庆晨报
长安成为我国首个乘用车
年产量过百万的自主品牌
12月15日,长安品牌2015年第100万辆乘用车下线,标志着长安成为我国首个乘用车年产量过百万的自主品牌。
今年,长安汽车有效应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保持逆势而上的好势头,1-11月销售253万辆,增长8.4%,全年有望突破280万辆,成为国内五大汽车集团中增速最快的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增长30%,居全国汽车品牌第一位,开创了自主品牌的新格局。
市长黄奇帆出席了长安品牌2015年第100万辆乘用车下线仪式。他说,这不仅是长安汽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突破,也是重庆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值得庆祝的一件大事。过去10年,长安汽车始终坚持扎根重庆这一大本营来拓展全国市场,把研发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不仅壮大企业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还对重庆汽车产业崛起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创新越来越成为发展主动力的背景下,长安致力于自主研发、推陈出新,这份坚守值得重庆所有企业学习。近年来,重庆按照集群发展模式,形成了以长安为龙头,集聚国内外12大品牌商,以及1000余家零部件厂的“1+12+1000”汽车产业集群,去年汽车产量达到263万辆,今年则有望突破300万辆。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日益成为发展新趋势,为我们推动汽车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重庆将继续为长安汽车等在渝发展的汽车厂商提供完善的配套和周到的服务,推动重庆汽车产业不断发展。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翁杰明,中国兵装集团总经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等出席相关活动。